摘要:介紹了長春市天然氣產業近20年的發展概況,總結了天然氣資源、輸配管道、用氣市場等方面的特點和存在的問題,展望了長春市天然氣產業的未來,提出了相關建議。
關鍵詞:天然氣資源;天然氣管道;天然氣供應;天然氣市場
Review and Prospect on Natural Gas Industry in Changchun City
GUO Ren-jie,LIU De-yu,GU0 Zong-bin
Abstract:The general development situation of natural gas industry during recent 20 years in Changchun City is introduced.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problems of natural gas resource,transmission and distribution pipeline,gas consumption market and so on are summarized. The future of natural gas industry in Changchun City is prospected,and the relevant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Key words:natural gas resource;natural gas pipeline;natural gas supply;natural gas market
長春市天然氣產業從1988年原吉林油田在伊通盆地發現五星構造油氣田開始,至今已有逾20年的歷程。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石油)下屬的吉林油田分公司(以下簡稱吉林油田)和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以下簡稱中石化)下屬的東北油氣分公司(以下簡稱東北分公司)近20年來艱苦奮斗,先后開發出長嶺、后五家戶、雙坨子等14個中小型天然氣田,天然氣探明儲量達1447×108m3。2008年生產天然氣達7.22×108m3,其中商品氣已達4.23×108m3,其余氣量為中石油及中石化自用[1]。長春市用氣量達2.5×108m3/a,占全省商品氣的59.1%。這為中國第一汽車集團公司(以下簡稱一汽)與德國大眾汽車公司合作開發高級轎車提供了優質工藝用氣。一汽由以生產解放牌貨車為主一舉轉為以生產轎車為主,進入多種車型生產的大發展時期,2008年年產量達153×104輛/a,不僅成為長春市、吉林省的支柱企業,也成為國家的大型企業之一。長春市居民用氣也得到了較大發展,綜合氣化率已達84%。城市環境大為改善,為長春市成為國家文明衛生城市創造了條件。
1 長春市天然氣產業概況
1.1 資源
據中石油有關部門披露,吉林探區天然氣資源量為8719×108m3,分布在松遼盆地南部和伊通盆地。截至2008年已建成氣田有長嶺、雙陽五星、德惠萬寶、農安伏龍泉、小合隆、永安、濱河、長嶺雙坨子、梨樹后五家戶、孤家子、公主嶺八屋、四五家子、皮家、雙龍等14個中小型氣田,探明儲量為1447×108m3。當前,吉林油田和東北分公司都加大了對松遼盆地南部的長嶺氣田的勘探、開發力度。另外,吉林油田已從2008年開始,擬用3~5年時間在伊通盆地開發、建設年產80×104t/a當量的油氣工程。
1.2 管網
1.2.1長輸管道
長春市從1990年開始建設長輸管道,迄今已建有長輸管道6條,長度共計455km,設計日供氣能力為140×104m3/d。它們分別是:
① 1990年建設的雙陽五星構造至長春市城區長輸管道,長度為43km,管徑為426mm,設計日供氣能力為30×104m3/d。
② 1993年建設的梨樹后五家戶至一汽專用線,長度76km,管徑為325mm,設計日供氣能力為20×104m3/d。
③ 1996年建設的公主嶺八屋至長春市城區長輸管道,長69km,管徑為325mm,設計日供氣能力為20×104m3/d;2005年又將此管道從八屋延長至長嶺縣雙龍,管徑為273mm,長度為56km。
④ 1996年—2008年建設的雙坨子至長春市城區長輸管道,長度共計170.5km,設計日供氣能力為50×104m3/d。其共分4段:1996年12月8日建成長春至萬寶段,長度為38.5km,管徑為529mm:1997年7月18日建成萬寶至伏龍泉段,長度為75.6km,管徑為377mm;1998年12月3日建成伏龍泉至雙坨子段,長度為23.4km,管徑為273mm;2008年10月建成伏龍泉至雙坨子復線,長度為33km,管徑為426mm。
⑤ 1990年建設的雙陽五星構造至雙陽區長輸管道,長度為15.5km,管徑為219mm,設計日供氣能力為10×104m3/d。
⑥ 2000年11月建設的長春市城區至雙陽區五星氣站長輸管道,長度為25km,管徑為219mm,設計日供氣能力為10×104m3/d。
1.2.2市區天然氣管網
長春市市區內有1990年以來陸續建設的天然氣輸配管網,總長度為1605km,管徑為100~426mm。
1.2.3市區人工煤氣管網
長春市市區內人工煤氣管網總長度為1879km,管徑均在100mm以上。其中有1530km為20世紀30~40年代建設的人工煤氣鑄鐵管管網。
1.3 用氣市場
截至2008年,長春市擁有天然氣用戶41×104戶,人工煤氣用戶47×104戶,液化石油氣用戶15×104戶,總計103×104戶,綜合氣化率約84%。另外,還有一汽等工業用戶約30戶,商業用戶2400戶。
長春市從1991年開始利用天然氣,當年用氣量為3435×104m3/a。至2008年,18年共計用天然氣21.965×108m3。平均每年用氣量為1.22×106m3/a。高峰用氣年份為2008年,用氣量為2.2634×108m3/a。
在2008年長春市用氣量中,一汽用氣量為8459×104m3/a,長春燃氣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長春燃氣)用氣量為4762×104m3/a,長春天然氣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長天公司)用氣量為5002×104m3/a,雙陽區用氣量為300×104m3/a,汽車用氣量為4111×104m3/a。總供氣量中,東北分公司供氣量為6400×104m3/a,只占28.3%,其余71.7%均由吉林油田供氣。由于統計不完全,長春市2008年實際用氣量為2.5×108m3/a左右。
1.4 儲氣能力
長春市現有儲氣能力為20.9×104m3,構成如下:一汽有2座儲氣罐,儲氣量分別為5.4×104m3和3.5×104m3;長春燃氣有1座10×104m3的儲氣罐;雙陽區有1座2×104m3的儲氣罐。
2 發展回顧
長春市是吉林省最早利用天然氣的城市。從1988年開始啟動天然氣工程,至今已有逾20年的歷程。
2.1 20年的運行趨勢
吉林油田及東北分公司從1988年開始籌備,1991年開始向長春市供氣,至2008年,天然氣供氣趨勢是規模由小逐步向大發展。1991年供氣量為3435×104m3/a,2008年供氣量22634×104m3/a,增加了5.59倍。然而兩個天然氣開發商卻有各自不同的運行軌跡。東北分公司從1993年開始向一汽供氣,1996年開始向長春市城區供氣,它經歷了起步、發展、高峰、下滑、低潮、再起步的發展過程。1993年向一汽供氣量為661×104m3/a;1998年加上民用氣量,供氣量為7545×104m3/a,占長春市總供氣量78.52%;2001年達到供氣高峰,供氣量為12310×104m3/a,占長春市總供氣量88.96%;以后逐年下滑,2007年達到最低點,只向長春市供氣5971×104m3/a,比高峰年下降50%以上,只占長春市總供氣量的31.43%;由于發現了松南氣田(吉林油田稱長嶺氣田),2008年供氣量上升至6400×104m3/a,標志著東北分公司向長春市供氣第2個階段的開始。
吉林油田在這20年間經歷的是規模由大到小、再由小到大的另一種運行過程。以2001年為例,吉林油田向長春市供氣量只有1527.5×104m3/a,只占長春市供氣總量的11.04%,比它開始向長春市供氣的1991年的3435×104m3/a還少55.5%;而至東北分公司向長春市供氣量最少的2007年時,吉林油田向長春市供氣量反而增至13028×104m3/a,占長春市供氣總量的68.57%。
2.2 特點
① 資源特點
資源特點是淺層、量小。20年間吉林油田的五星、萬寶、伏龍泉、雙坨子、濱河、小合隆等6個氣田,東北分公司的后五家戶、孤家子、四五家子、八屋、皮家、永安、雙龍等7個氣田,都是淺層氣田,井深均在500~3000m范圍。而且儲量也很小,以上氣田探明資源量還不到300×108m3。平均每口氣井的產能只有0.5×104m3左右。
② 運行特點
長輸管道壓力低,氣田供氣時間短。長輸管道設計壓力為1.6MPa,運行壓力為0.8MPa,由于氣田產氣量低,供氣不足,其運行壓力經常低于0.2MPa。由于氣田儲量少、層位淺、產氣量有限,因此一個氣田的供氣時間很短。以吉林油田第一個向長春市供氣的雙陽五星氣田為例,該氣田面積為4.9km2,探明儲量為36×108m3,1988年開始生產伴生氣,曾放空燃燒,1991年正式向長春市供氣,高峰日產氣100×104m3/d以上,但好景不長,從1994年開始產氣量逐年下降,1996年停止向長春市城區供氣,只向雙陽區少量供氣。該氣田的供氣時間只有5~6年。再以東北分公司向一汽供氣的后五家戶氣田為例,該氣田面積為17.3km2,國家儲備委員會批準的探明儲量為24.54×108m3,根據開發商的承諾,1992年2月經吉林省計劃經濟委員會批準,該氣田每日向一汽供氣13×104m3/d,向四平市供氣7×104m3/d,服務年限為25年。開發商從1993年開始向一汽、四平供氣,冬季高峰日供氣量曾達40×104m3/d。雖然年年打新井、射新層,但是氣田產量萎縮仍十分迅速,2007年對一汽已經無氣可供了。該氣田的供氣時間僅15年。幸好另一個開發商(即吉林油田)繼續供氣,才使向一汽大眾的供氣得以延續。
③ 市場特點
市場特點之一是用量少。20年來,由于上游開發商供氣量不足,長春市(包括一汽)天然氣日用氣量,無論夏季還是高峰時的冬季都未曾超過100×104m3/d,高峰日用氣量也只有70×104m3/d,而且年年冬季都在鬧氣荒。
市場特點之二是用氣風險大。1987年原國家計劃委員會(以下簡稱國家計委)等四部門以“計燃(1987)2001號”《關于頒發天然氣商品量管理暫行辦法的通知》文件要求,“日供氣5×104m3以上項目要由國家計委批準可行性研究報告。”但長春市的實際情況并非如此,正如原吉林省計劃經濟委員會“吉計經函字[1988]177號”《關于長春市利用油田伴生氣問題的函》中稱:“考慮到該油田還處在勘探階段,儲量和開采方案尚不能確定,但為了盡量減少原油試采階段伴生氣的浪費,同意你市根據與省油田管理局簽訂的《關于聯合開發利用長春油田雙陽采油廠天然氣的原則協議》,采取臨時措施,把采油伴生氣利用起來。長遠正式利用方案,可先進行前期工作,并按程序報批。”國家計委也一直未將吉林省小型氣田開采的天然氣納入“國家天然氣產量計劃”。因此長春市的天然氣市場都是風險用氣。只由用氣企業與生產企業之間簽訂供需合同,實行“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市場原則。風險用氣的最大弊端就是不安全。因此,冬季高峰時,停氣停產現象時有發生。
2.3 主要問題
① 資源勘探開發不協調
天然氣產業的上、中、下游運行整體性、連貫性、協調性很強,上游對下游的影響很大。如伏龍泉氣田,兩個開發商都說有開發權,幾經協調無果,擱置多年不能開發,開發商存在無序競爭的局面,影響到下游市場用氣。又如,長嶺氣田面積為5800km2,擁有天然氣資源量為5800×108m3,是一個大氣田,從2005年開始吉林油田和東北分公司都在此開發,前者稱長嶺氣田,后者稱松南氣田,前者的長深一井和后者的腰深一井相距僅200~300m,井深都在4000m左右。兩者都在同一個氣田、同一個區塊進行勘探開發,并各自建設年處理量為10×108m3/a的脫碳裝置和長輸管道。我們下游希望天然氣產量多多益善,也十分擔心上一個20年內不少淺層氣田迅速萎縮的情況在后20年重現,造成市場用氣不安全。
② 市場配套設施建設滯后
長春市是較早利用天然氣的省會城市之一。隨著前20年天然氣產業的發展,我們先后建設了6條天然氣長輸管道(總長度為455km)和城區輸配管網(總長度為1605km),使一汽等一批工業企業和大量居民用上了優質、高效、清潔的天然氣。當前,國家加速國內天然氣的勘探開發和國外天然氣的引進,特別是加速開發大慶、吉林深層氣田和建設東北天然氣管網。然而,長春市的接氣能力還停留在140×104m3/d的水平,不能及時接引大規模天然氣進入長春市。這已明顯暴露出長春市作為吉林省天然氣主市場在天然氣配套設施建設方面嚴重滯后的問題。2008年,中石油的長嶺氣田至長春和中石化的松南氣田至長春這兩條天然氣輸氣干線已經建成,而長春市的接氣管道和可大規模儲氣、輸氣的高壓外環工程卻還未啟動。
③ 人工煤氣管網亟待改造
長春市尚有1530km破損嚴重的老舊的人工煤氣鑄鐵管管道需逐年加以更換,改造為天然氣管道。
④ 燃氣市場需加強管理
長春市燃氣市場存在管理分散、無序競爭、管網重復建設等問題,不利于天然氣產業健康、快速發展。
3 未來展望
未來20年將是我國天然氣產業的快速發展期。到2029年,我國天然氣在能源結構中的比例將從2009年的3.3%上升到10%以上。作為開發利用天然氣較早的長春市,思想認識要跟上新形勢,天然氣利用要有新措施。
3.1 國家對天然氣資源勘探開發有新突破
① 資源勘探上有創新
由于國家加大了對油氣資源的開發力度,特別是加強了對深層天然氣的勘探開發,在川渝、塔里木、長慶、柴達木、鶯瓊、東海6個大氣區上的探明地質儲量達4.21×1012m3,占全國的85.6%。中石油、中石化、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以下簡稱中海油)天然氣勘探工作進展順利,先后在新疆、青海、陜甘寧、川渝發現了多個大型天然氣田,僅在川渝就發現了普光、龍崗、元壩3個大氣田。我國天然氣探明地質儲量連續4年超過3×1011m3。在東北,21世紀初大慶發現了徐家圍子4000m以下深層大氣田,經專家評估預測儲量達1.7×1012m3,其中深層儲量就達1.17×1012m3,至2008年已有探明可采儲量2.5×1011m3以上;吉林探區預測天然氣地質儲量達1.4×1012m3,已有深層天然氣探明地質儲量1×1011m3以上。
② 天然氣工程建設有新突破
20年來我國先后建成了陜京一線、陜京二線、川渝干線、澀寧蘭線、忠武線、崖13-1線、西氣東輸一線等輸氣干線,以及東北的徐家圍子-哈爾濱、長嶺-長春等支干線,我國天然氣輸氣管道總長度已達2.8×104km。
未來20年,我國天然氣產業的開發建設將在兩條戰線上進行。一是加速國內天然氣開發和相應的管網建設,主要有陜京三線(并至沈陽)、川滬輸氣干線、西氣東輸二線,以及東北、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州等區域性干線的建設。二是加速引進國外天然氣和相應的長輸管道建設,今后20年國產天然氣不能滿足需要,進口天然氣是必然選擇。a.加速由土庫曼斯坦途經烏茲別克斯坦、哈薩克斯坦向中國進口300×108m3/a天然氣的長輸管道工程建設工作;b.抓緊從俄羅斯西伯利亞和遠東地區進15680×108m3/a天然氣的工作;c.從南亞緬甸進口100×108m3/a天然氣的工作也在抓緊進行中;d.從海上進口LNG的工作也在緊張進行中,繼廣東從澳大利亞進15300×104t/a的LNG之后,上海、浙江、福建、山東、河北、天津、大連等多項從國外進口LNG的項目的前期工作或建設工作都在緊張進行中[1]。
③ 天然氣市場開發有新進展
過去的20年,我國天然氣市場處于起步和初級發展階段,市場發展還很不成熟。2000年全國用氣量才160×108m3,雖經多年努力,2008年全國用氣量也只有780×108m3,全國662個城市中僅有200個城市用上了天然氣,普及率還十分低,僅已有用戶,年缺氣量就在100×108m3以上。
今后20年,隨著國內外氣源的增加,全國性天然氣輸氣管網建成通氣,我國天然氣用氣市場隨著用氣規模的擴大、行業的增加、范圍的擴大將會有突破性發展。據國家有關部門初步預測,“十一五”末,我國現有用氣市場每年需要天然氣1500×108m3/a,用氣城市將達270個,預計年缺氣(300~400)×108m3/a;“十二五”末需天然氣2000×108m3/a,年缺氣(500~600)×108m3/a。為此,國家正在加速引進國外天然氣的步伐。
3.2 思想要跟上新形勢
① 能源是拉動經濟高速發展的火車頭
改革開放30年來,我國經濟高速發展,2008年GDP達30×1012元,躍居世界第3位,這方面能源作出了不可磨滅的重大貢獻。2008年原煤產量達27.5×108t,是改革開放初期的4.2倍;原油產量為1.89×108t,是改革開放初期的1.8倍,而2008年我國實際消耗原油3.9×108t,其中進口2×108t:生產天然氣780×108m3,是改革開放初期的5.7倍。以長春市為例,2008年GDP達2588×108元,消耗自然煤1.6×107 t,電力125.31×108kW·h(其中外購53.31×108kW·h),成品油110×104t.天然氣2.5×108m3。經濟高速發展的事實告訴人們,能源是經濟高速發展的火車頭;誰掌握了能源,誰就掌握了未來。天然氣在世界能源中異軍突起,我們必須認識并承認這個客觀事實。
② 思想認識要跟上天然氣產業發展步伐
未來20年將是我國天然氣產業高速發展時期。根據國家能源局的總體規劃,中石油加速了大慶徐家圍子和吉林長嶺氣田的勘探開發,并從2006年開始加速建設東北天然氣干網。以向長春市供氣的長輸管道建設為例,2008年中石油已建成長嶺氣田至長春的長輸管道管徑為710mm,壓力為6.3MPa,長度為108km,設計年供氣量為23×108m3/a;中石化也建成了松南氣田至長春西部八屋的長輸管道,管徑為406mm,壓力為7.5MPa,長度為110km,設計年供氣量為10×108m3/a。而長春市為迎接國家東北天然氣輸氣干網來氣的管徑為1000mm、壓力為4.0MPa、長度為115km的接管管道及相應接引中石油萬寶分輸站至長春市和中石化八屋分輸站至長春市的接氣管道,至今沒有建成。僅接引中石油萬寶分輸站的接氣管道于2009年初開始建設。長春市為接引國家東北天然氣干網的接、輸、配、儲氣管網工程已經滯后。其根本原因,是思想認識落后于形勢發展。
③ 天然氣市場進入新時代
長春市(含一汽)在過去的20年,無論夏季還是冬季,日用天然氣高峰均未超過100×104m3/d。2008年是用氣較多的年份,夏季日用氣量在30×104m3/d左右,冬季高峰日用氣量也只在70×104m3/d左右。2007年長春市冬季日用氣量步入低谷,從2008年冬季開始回升,我們預計2~3年內長春市冬季日用氣量將超過100×104m3/d。我們必須認識到這個發展趨勢。我們的當務之急,是擴大用氣范圍、用氣內容和用氣規模。
3.3 行動上有新措施
① 編制“十二五”和今后20年的用氣規劃
現在國家和省能源局都在編制“十二五”天然氣規劃,我們也應在長春市天然氣利用總體規劃和吉林省天然氣利用規劃的基礎上,結合國家天然氣的總體部署,根據長春市的實際情況,于2010年內編制完成長春市“十二五”和中、長期天然氣利用規劃。長春市的用氣規劃,應在長天公司、長春燃氣、一汽及長春市市政公用局編制相應用氣規劃的基礎上進行。
② 加速建設接氣管道工程
要保證在2009年春節前完成為接引中石油長嶺-長春-吉化天然氣的萬寶分輸站至長春市城區的高壓外環(管徑為610mm、壓力為4.0MPa、長度為24.5km、日輸氣量為620×104m3/d)及延至長春燃氣東郊煤氣廠的輸氣管道(管徑為406mm、壓力為1.6MPa、長度為12.5km)和相應廠站建設,需資金1.2×108元。為接引中石化松南氣田至八屋天然氣的八屋分輸站至長春市城區的高壓外環(管徑為406mm、壓力為7.5MPa、長度為70km、年輸氣量為9×108m3/a),需投資2×108元,該管道也應于2009年春節前建成通氣。
③ 盡快建設長春市天然氣高壓外環工程
該管道管徑為800~1000mm,壓力為4.0MPa,長度為115km。它的作用是:a.形成長春市高、中、低壓的輸配壓力級制;b.每日可增加進氣能力約3000×104m3/d;c.可增加儲氣量約(142~250)×104m3;d.可為長春市周邊用戶供氣。前期可行性研究工作已完成,應抓緊評審、設計等工作。該工程理應與國家兩條干線同步建成,現在已經滯后,應抓緊在2~3年內建成通氣。該工程需投資約8×108元。
④ 逐步建設長春市城區的天然氣配套設施
按規劃,長春市尚需建設相應的天然氣配套管網350km、中-低壓區域調壓站200座,以及遙控遙調系統等工程,約需投資2.5×108元。這些工程可與市區原有管網改造同步進行。
⑤ 加速長春市城區老舊人工煤氣管網改造
長春市城區有老舊人工煤氣管道1879km,2005年至2008年投資1.5×108元改造完373km,擬從2009年開始用5年時間改換完,改造后可輸送天然氣。預計需改造資金5×108元。
⑥ 加強管理
國外、國內的經驗證明,加強城市燃氣市場管理,克服重復建設、無序競爭等弊端,對促進城市燃氣高速發展極其重要。長春市天然氣高壓外環以及相應的接氣管道建設,滯后于國家東北天然氣干網的建設步伐,原因之一就是管理層認識不統一、重視程度不夠。經驗已經告訴我們,加強城市燃氣市場管理十分必要。英國的“X+1+X”天然氣統一建設、管理的模式(即上游氣源可以是多家,下游燃氣銷售市場也可以是多家)值得推薦。我國上海從1998年東海氣田天然氣進滬開始使用天然氣,比長春市1991年1月開始使用天然氣的時間晚了7年,而上海的燃氣市場管理采用了先進的“X+1+X”模式,由上海市政工程管理局統一集中管理,燃氣市場快速、有序發展的優勢已經顯現。長春市必須乘上國家快速發展天然氣的這班車,當好吉林省的排頭兵。
參考文獻:
[1] 高建華,郭仁杰,郭宗濱.崛起中的中國天然氣產業[J].煤氣與熱力,2009,29(7):B37-B44.
(本文作者:郭仁杰1 劉德玉2 郭宗濱2 1.長春凈月經濟開發區管委會 吉林長春 130117;2.長春市能源產業發展辦公室 吉林長春 130022)
贊 賞 分享
您可以選擇一種方式贊助本站
支付寶轉賬贊助
微信轉賬贊助

- 注解:本資料由會員及群友提供僅供閱讀交流學習,不得用于商業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