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企聯手 共筑安全

摘 要

1 前言 上海燃氣(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燃氣集團)隸屬于申能(集團)有限公司,是國有能源基礎產業集團,集制(購)氣、銷售、調度、管網輸配為一體,擔負著上海全市的燃氣安全生

1 前言
    上海燃氣(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燃氣集團)隸屬于申能(集團)有限公司,是國有能源基礎產業集團,集制(購)氣、銷售、調度、管網輸配為一體,擔負著上海全市的燃氣安全生產和服務供應重任。截至2008年末,總資產為138億元人民幣,凈資產70.8億元人民幣,燃氣用戶522萬戶(其中煤氣用戶175萬戶、天然氣用戶270萬戶、液化石油氣用戶77萬戶),管網規模達15000多km,員工近萬名;天然氣、人工煤氣和液化石油氣的年供應量分別為28億m3、17億m3和11萬t。
    為了有效降低燃氣事故發生率,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近年來,上海燃氣集團率先在全國同行業中提出了建立“政企合作、社企聯手的安全用氣協作網”的管理新思路,并通過付之實施,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2 構建社企安全用氣協作網實施背景
2.1 社會用氣事故頻發。燃氣企業過去“單挑獨干”的管理方式使安全用氣管理效果不明顯
    伴隨著燃氣的大發展和居民安全用氣意識的淡薄,上海的社會用氣事故發生率也在不斷上升。從90年代中期開始,燃氣事故發生率和中毒死亡人數開始逐年上升。進入2000年以后。這一勢頭依舊不減。根據不完全統計,2000年至2002年的3年間,上海全市平均每年因燃氣使用不當造成燃氣事故多達109起,平均死亡人數超過60人,中毒人數更是多達143人,盡管當時的燃氣企業已經采取了一系列保障安全用氣的管理措施。比如:開展安全用氣宣傳、推行入戶安全檢查、接收用戶的安全隱患的整改,但是。僅靠燃氣企業一方面的力量,顯得有些勢單力薄和力不從心,燃氣企業雖然投入了大量精力,但結果往往是“聲勢大,作用小”,未能有效地將安全用氣管理工作落到實處。另一方面,政府部門雖然也看到了問題所在,但有礙于燃氣的專業性太強而顯得無從插手。在這種情況下,燃氣企業“單挑獨干”的管理方式使安全用氣管理水平長時間處于一種“孤立無援”的位置,安全用氣管理效果不明顯,同時也成為了安全用氣管理工作上的“內憂”。
2.2 城市居民居住情況和用戶結構發生變化。一些新情況新問題的出現需要燃氣企業尋找新的安全用氣管理方法
    1999年,上海市出臺了《上海市燃氣管理條例》,《條例》的第二十五條中規定“燃氣銷售企業應當每兩年對燃氣計量表出口后的管道及其附屬設施進行一次安全檢查,并對用戶安全用氣給予技術指導。”但是,要切實做到這一點,燃氣企業所面臨的“外患”也有很多。隨著上海對外開放程度的不斷加大,上海燃氣用戶的結構也發生了較大的變化。一些新上海人及外來流動人口來滬居住數量的增多,由于人員流動性大和信息不對稱等原因,更加大了燃氣企業安全用氣管理的難度。燃氣集團所面臨的“外患”主要有:
    (1) 一些外來流動人口安全意識淡薄,安全用氣常識匱乏,對安全用氣的重要性缺乏必要的認識,往往因疏忽大意引發燃氣事故的發生;
    (2) 市區出租房數量不斷增加,群租房、合租房現象相繼出現,單套住房的居住人口增加導致燃氣器具使用頻率增加,但這些燃氣器具的使用狀況卻令人堪憂;
    (3) 為追求較低的生活成本,一批不帶熄火保護裝置的非安全型燃氣器具回流出租房及老年人獨居住房,埋下安全隱患;
    (4) 非安全型燃氣器具的使用比例偏高,根據2007年統計,非安全型燃氣器具的全市平均使用比例竟高達30%以上。
    從近年來燃氣事故的數量上統計,外來人口出租房燃氣事故發生率已占到上海燃氣事故發生總數的60%以上,而由非安全型燃氣器具使用不當造成的事故也已成為燃氣事故發生的主要誘發因素。
    除此之外,隨著上海城市化進程的加快,2002年以后,上海的許多新建樓盤拔地而起,上海的家庭燃氣用戶數量每年以超過20萬戶的數量增長。另外一些新問題也隨之而來,主要有:
    (1) 上海住房的結構向著多元化、舒適型轉變,住宅的私密性程度增加,安全檢查“進門難”問題突顯。
    (2) 上海的燃氣用戶數量眾多,要點(用戶)面(全市)結合開展安全用氣宣傳,僅靠燃氣企業的一次進門一次宣傳已遠遠不夠,用氣宣傳難以做到長效化、常態化。
    (3) 不少用戶對于用氣隱患的整改不以為然,燃氣企業要想協助居民開展整改,往往不能被有些居民接受,甚至會被戴上“強行搭售”的“帽子”,安全隱患“整改難”問題得不到有效解決。
    針對上述安全用氣管理中出現的新情況和新問題,燃氣集團本著強化社會責任、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努力構建和諧社會的企業使命,把確保燃氣用戶安全用氣作為企業的一項責任。強烈的使命感和責任意識要求燃氣集團必須尋求一種新的安全用氣管理方法,有效解決這些“外患”,切實降低社會用氣事故發生率。
2.3 政府服務功能的增強和社區管理水平的提高,為開展社企協作奠定了扎實的基礎,也為深入開展社區安全用氣管理創造良好的條件
    安全用氣管理基礎在社區。近年來,政府服務功能的增強和社區管理水平提高為開展社企協作奠定了扎實的基礎。為營造安全祥和的生活環境,各個社區都把確保居民的安居樂業作為安全工作的首要任務來抓,而降低社會用氣事故發生率既是體現社區文明的重要因素,也是社區工作為民所系的重要體現。所以,無論是各行政區政府還是各個街道,都愿意與燃氣企業配合,共同推進社區安全用氣管理。這些因素都為燃氣企業深入開展社區安全用氣管理創造了有利條件。
    在新形勢下,如果能將社區的區域優勢和燃氣企業專業優勢結合起來,上述的這些“內憂外患”就有可能會被減弱或消除。在此背景下,2002年,上海燃氣市北銷售公司率先與上海市北地區的6個行政區的54個街道(鎮)政府建立了安全用氣協作網,“政企合作、社企聯手的社區安全用氣協作網”的管理新模式首次在本市市北地區進行試點。燃氣企業開始嘗試借助政府管理網絡的管理優勢,推進社區安全用氣管理工作。
    上海燃氣集團成立后,這一安全用氣管理新模式又在全市范圍內得到推廣,并于2005年底完成了在全市范圍內的建網工作,2006年起,“協作網”開始全面運行。與此同時,安全用氣協作網的工作內容和工作形式也得到進一步擴展,社企雙方的工作分工和工作職責得到進一步明確,這一管理新模式逐步步入正軌。通過一年多的正常運行,協作網的管理功能得到充分發揮。
3 構建社企安全用氣協作網的內涵
    構建安全用氣協作網的內涵是:以強化企業社會責任為導向,以提高社會安全用氣保障能力為出發點,以社區和企業協作為工作核心,以構建覆蓋全市的管理網絡為主線。通過企業資源和社會資源的有效整合,專業管理和綜合管理的優勢互補,構筑政府、企業和社區“三位一體”的管理架構,建立目標管理、分工協作的長效機制,形成多層縱橫、重疊補充的用氣安全防控體系,實現政府支持、企業出力、社區聯動的有機結合,使安全用氣管理工作由被動防御向主動預防轉變,由一方單一管理方式向多方協作管理方式轉變,由粗放管理模式向精細管理模式轉變,從而達到提高社會用氣管理水平、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樹立企業良好品牌形象、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的目的。
4 構建安全用氣協作網的主要做法
4.1 組織保障,建立三級網絡管理架構
安全用氣協作網的主體是燃氣企業的安全用氣管理網絡和社區的綜合治理管理網絡。建立協作網的目的是要充分利用社區的地利優勢和燃氣企業的專業優勢,雙管齊下,最大程度地提高居民安全用氣意識和降低用氣事故發生率。安全用氣協作網建成后,燃氣企業的專業安全用氣管理人員將與社區干部建立長久的協作關系,通過社企雙方齊抓共管,在社區原有的安全防范管理網絡的基礎上,逐步形成包含安全用氣管理內容在內的安全網絡化管理新模式。
 

    (1) 建立行政區政府、街道(鎮)社區、居委會三級區域管理網絡。在“兩級政府(區政府、街道鎮政府),三級管理(區、街道鎮、居委)”的新體制下,建立以行政區為單位,以街道、鎮(即社區)為核心,以居委會為基礎,以物業管理部門為補充的三級區域安全用氣管理網絡,將社區安全用氣管理工作納入到社區綜合治理管理網絡中。各級政府設立對口部門,派員協助燃氣企業共同做好區域內安全用氣管理工作。
    (2) 建立燃氣企業、區辦事處、地區安全用氣管理組三級專業管理網絡。以各燃氣企業為單位,以各區域燃氣辦事處為核心,以辦事處各安全用氣管理組為基礎,主動與各區政府、各街道(鎮)建立對口協作關系,向各街道(鎮)、居委提供區域內的各類安全用氣管理信息,并向地區居民提供各類安全用氣保障服務。
    (3) 簽訂合作協議,確保管理架構的有效性。為了確保協作網管理架構的有效性,防止協作網工作流于形式,在建網過程中,要分級簽訂合作協議,即燃氣企業要與各區政府部門、燃氣辦事處要與各街道(鎮)簽訂相應合作協議,明確雙方責任、義務、人員、分工和主要工作內容等。
4.2 制訂目標,明確社企雙方工作職責
4.2.1制定協作網工作目標
    協作網建立后,為保證協作網的運行效果,制定了“五個提高和一個降低”的工作目標。
    (1) 提高安全檢查覆蓋率。確保兩年一次對居民用戶的安全檢查覆蓋率達到100%。覆蓋率的組成為:實際進門安檢率+已上門但未能入戶的用戶比率。需要指出的是,已上門但未能入戶安全檢查的用戶列入覆蓋率統計應具備以下兩個條件:一是已向其發放門鎖通知單和預約安檢單。二是已將這類用戶轉至當地街道(鎮)級政府部門備案。設立這一指標的作用是確保燃氣企業安檢人員上門檢查要“跑”到位,而對于“跑”到位但無法進門的用戶要做好預約工作和告知工作,防止在普查過程中出現“盲點”。具體為:先主動上門為能夠進門的用戶實施安檢,再主動告知為不能進門的用戶提供預約服務,最后對那些不能主動聯系的用戶通過協作網轉交當地社區或物業公司,由社區或物業公司協管人員負責進行上門督促,以此降低安全檢查“門鎖率高”和“進門難”問題。
    (2) 提高重要安全隱患處置率,確保重要安全隱患處置率達到100%。根據以往的安全用氣事故數據分析,由“熱水器未裝置煙道、燃氣具裝置場所不安全和燃氣管道泄漏”3項原因所造成的用氣事故危害最大,為此,當在安全檢查過程中發現這3項重要安全隱患后,燃氣企業將100%向用戶發放整改通知書,積極督促用戶及時整改,并要求對重要安全隱患的處置率達到100%。處置率的組成為:實際整改率+已發整改通知單但未委托整改的用戶比率。這里需要指出的是:已發整改通知單但未委托整改的用戶比率列入處置率統計同樣應具備以下兩個條件:一是已向用戶發放整改書,并且在一個月內未委托燃氣企業整改的或自行整改未向燃氣企業報備案的。二是已將這些用戶清單轉至當地街道(鎮)級部門備案。設立這一指標的目的是為了使安檢過程中所發現的安全隱患能得到有效控制。在通常情況下,用戶家中安全隱患的整改率受到用戶觀念、經濟等因素影響較大,僅靠燃氣企業督促其整改的難度也較大。但是,企業難以辦到的事情,有時依靠社區的力量卻往往容易辦到。協作網建成后,燃氣企業可最大程度借助地方政府力量督促用戶整改,同時,各地方政府也能利用其地區優勢,給予區域內燃氣用戶必要的宣傳。虹口區四平街道以政府出資成立安全用氣協管員隊伍,專職負責督促用戶整改就是一個很好的成功案例。
    (3) 提高安全型燃氣器具普及率。推廣安全型燃氣器具是降低社會用氣事故的技術保障手段之一,協作網建成后,可利用協作網的宣傳優勢在社區推廣使用安全型燃氣器具。除此之外,作為為民辦實事的重要內容,各街道政府也愿意出資鼓勵地區內居民調換安全型燃氣器具。在此情況下,通過采用政府出一點,企業貼一點,用戶出一點的“三個一點”的方式。使安全型燃氣器具的普及率能夠快速有效提高。在這方面工作中,也有一些成功經驗,如浦東新區的塘橋街道、濰坊街道等街道政府都已出資支持燃氣企業開展安全檢查和鼓勵居民調換安全型燃氣器具,社區中部分住宅小區的安全型燃氣器具使用比例甚至達到了100%。
    (4) 提高居民用氣常識知曉率。由于上海各區域居民居住情況不同,燃氣企業進社區宣傳所取得的效果各不相同,有的社區雖然宣傳頻次達到了,但宣傳效果并不理想。沒有社區的配合,安全用氣宣傳必然缺乏針對性,這也是實施安全宣傳后,許多社區居民的用氣常識知曉率并沒有顯著提高主要原因。協作網建成后,燃氣企業可根據社區的安排,針對不同人群開展安全用氣宣傳,從而提高居民用氣常識知曉率。如針對老年用戶可在社區的組織下采用集中授課的方式,并輔以實物講解,提高他們的自我保護意識;對雙職工家庭可委托社區協管員采用發放宣傳資料的形式進行宣傳;對少年兒童則采用與學校教學掛鉤的形式定期組織集中授課;而對外來流動人口則可委托社區流動人口管理部門實施定向宣傳等。通過多種宣傳渠道,能確保安全用氣宣傳不流于形式,切實提高居民用氣常識知曉率。
    (5) 提高管道占壓整改率。居民的違章建筑如搭建在燃氣管道上會給燃氣管道安全運行造成極大危害,同時也會威脅到居住在違章建筑內人員的生命財產安全。雖然占壓燃氣管道的危害巨大。但是,許多居民對此卻不以為然,要想拆除這些違章建筑,光靠燃氣企業一方的力量很難辦到。而通過協作網工作的正常開展,依托社區綜合治理管理力量,使社區內的管道占壓現象能得到及時整改,從而提高社區內燃氣管道運行安全度。
    (6) 降低用氣事故發生率。安全用氣管理的好不好,關鍵要看用氣事故發生率是否能切實降下來。協作網建立以前,上海市的社會用氣事故發生率忽高忽低,燃氣企業對安全用氣管理效果很難做到“心中有底”,從而也無法確定實質性的評價指標。協作網建成后,在社區的配合下,燃氣企業對社區安全用氣管理能力得到加強,對用氣事故的預防能力也由過去的“不可控”向“可控制”轉變。為了檢驗協作網的管理成效,燃氣集團提出了社會用氣事故發生數要逐年下降,社會用氣事故死亡率要控制在0.1人/萬戶以下,并以每年減少0.01人/萬戶比例遞減的工作目標。如以燃氣集團近500萬戶的用戶總數來計算,相當于每年的死亡人數指標要減少5人左右。
4.2.2明確社企雙方工作職責
    確定工作目標后,為了防止在協作網運行過程中出現管理“間隙”,還需對社企雙方的工作職責進行明確。通過燃氣企業與各社區的協商,社企雙方協作的基本工作職責得到了明確。
    社區方的主要工作職責:
    (1) 配合燃氣企業開展安全檢查預先告知工作,解決燃氣安全檢查“進門難”問題。
    (2) 配合燃氣企業對隱患不及時整改的用戶進行宣傳和教育督促,解決安全檢查“整改率低”問題。
    (3) 與燃氣企業聯手成立安全用氣協管員隊伍,協助燃氣企業開展社區安全隱患排摸和督促居民開展用氣隱患的整改。
    (4) 為燃氣企業在開展社區安全用氣宣傳提供方便,提高社區居民的自我防范意識。
    (5) 把安全用氣管理工作納入社區綜合治理防范工作范圍,做好燃氣企業和居民之間的信息溝通工作。
    (6) 配合做好燃氣突發事故的處置和應急搶修的安全宣傳工作。
    企業方的主要工作職責:
    (1) 向安全用氣協作網絡成員和安全用氣協管員提供安全用氣知識培訓,根據社區需求,定期進社區開展多種形式的安全用氣宣傳。
    (2) 建立燃氣銷售公司對區政府,辦事處對街道(鎮)、安全用氣管理組對居季(物業)的日常工作制度,主動做好網絡成員間的對口交流,為地方政府提供地區安全用氣管理信息。
    (3) 向地區居民提供每兩年一次的安全用氣檢查,建立居民安全用氣信息資料,定期向政府提供企業安全用氣工作動態,通報事故情況、隱患情況和整改落實情況等。
    (4) 及時為社區解決各類用氣故障,并為社區特殊困難群體提供定期免費安全用氣服務。
    (5) 在地方政府有關部門的支持下,加強對社區內違章占壓燃氣管道的整治力度。
4.3 建立機制,確保協作網絡有效運行
    建立安全用氣協作網工作機制,是將工作重點從“建”逐步轉向“管”,確保協作網絡的有效運行,實現社區安全用氣長效管理的工作保障。
4.3.1建立人員保障機制
    安全用氣協作網不是一個虛擬的網絡,其實質是一支由社區工作人員和企業工作人員共同組成的實實在在的安全用氣管理隊伍。在人員保障機制中,社區和企業各級部門分工明確,同時都指派了專人負責協作網的日常運轉和管理,社企雙方工作人員之間也建立起了完整的通訊及聯絡方式。當地區發生用氣安全問題時,社企雙方的工作人員均能及時到場,并按雙方的職責和分工進行處置,確保各類用氣問題能得到快速解決。除了日常的管理人員外,協作網中還有一支負責協助燃氣企業進行安全用氣管理的協管員隊伍。這些協管員的人員編制隸屬各街道(鎮),由燃氣企業提供專業知識的培訓和日常活動經費。當出現居民拒絕對安全用氣隱患進行整改等問題時,將由協管員出面進行不間斷督促,直至隱患消除。
4.3.2建立信息互傳機制
    安全用氣協作網建成后,對燃氣企業用戶管理信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了能對某一地區居民的安全用氣狀況做出客觀真實的分析,及時消除用氣隱患,燃氣企業在地區安全檢查過程中,對每戶居民的燃氣使用情況信息都進行了詳細記錄和分類,并通過計算機統計出該區域內未能得到及時整改的用戶信息,列出清單后,提供給協作網中社區的對口人員,并由社區對口人員組織協管員和居委干部上門進行督促。與此同時,當協管員或居委干部了解了居民實際整改情況后,也將會把處理信息反饋給社區,并由社區向燃氣企業進行集中反饋,從而使該區域內的居民的安全用氣信息實現了動態管理。
4.3.3建立快速處置機制
    協作網建立前,由于社區和企業之間缺乏一定聯系,無法發揮“協同作戰”優勢,給社區居民安全用氣和燃氣突發事故的處置帶來眾多不便。協作網建立后,增加了社區和企業間的溝通渠道,有利于提高社區和企業雙方處理燃氣突發事故的能力,當燃氣突發事故發生后,燃氣企業能同社區之間建立起快速的信息傳送通道,按照快速處理機制原則,分工協作,共同做好社區居民的穩定工作,防止事態的進一步擴大。
4.3.4建立定期溝通機制
    為了確保協作網運行有序,燃氣企業每年都要制定協作網活動計劃表,主動做好與各級網絡成員間的對口交流。如各燃氣企業以行政區為單位,每年至少一次與區有關部門召開協作網工作會議,通報區內主要安全用氣情況。各區燃氣辦事處要根據區內例會精神,進行具體地貫徹落實,并落實專人走訪各街道(鎮)。每季度一次向各街道反饋近期事故情況、隱患情況和整改落實情況等。反饋的方式一般采用協作網工作例會形式、書面形式或專函、專報等形式反饋,反饋的信息均留有記錄。
4.3.5建立優勝激勵機制
    為了鼓勵社區在安全用氣管理上所做的工作,燃氣企業會根據協作網工作成果每年一次向行業主管部門推薦“燃氣安全型社區”名額,并由行業主管部門對這些安全用氣管理工作做得好的社區進行命名和表彰。“燃氣安全型社區”是指以行政區劃的街道、鎮為單位,社區安全用氣組織網絡健全,其轄區內已形成良好的安全用氣環境。做到“燃氣事故能有效遏制、安全隱患能快速處置、安全型燃氣具得到廣泛普及、管道占壓得到及時整改、居民安全意識得到提高”的社區。目前。燃氣安全指標已被列為上海市文明社區評比標準之中,獲得“燃氣安全型社區”稱號也是社區文明程度的重要體現要素之一。2006年,上海市共有6個社區獲得這項稱號,到了2008年全市已經有55個社區被評為“燃氣安全型社區”,隨著協作網的深入開展,還將會涌現出更多的“燃氣安全型社區”。
    通過相應的工作機制作保障,確保了安全用氣協作網這一管理新模式得以正常運轉。
4.4 持續提高,深化安全協作管理內容
    安全用氣協作網的這種“條塊結合,以塊為主”的工作格局,充分調動了社區和燃氣企業兩方面的工作積極性。通過協作網工作在各個社區的正常開展,使社區居民安居樂業的生活用氣環境得到了保證,通過定期召開會議,互通情況。也使社區能夠充分掌握區域內居民的用氣狀況,從而使社區綜合治理工作能有重點、有目標的實施。此外,社區通過配合燃氣企業開展安全用氣管理,進一步凈化了社區的用氣環境,也體現了社區綜合治理工作的新亮點。而燃氣企業則通過協作網工作的正常開展。使原先一些靠企業自身力量難以解決的問題在社區的幫助下得到解決,在社區的參與下,安全用氣工作實現了“落實到戶、責任到人”的精細化管理。隨著協作網工作的深入開展,協作網的工作水平在不斷提高,社企之間協作的安全用氣管理工作內容也得到了擴展,安全用氣協作網社(區)企(業)共贏的優勢得到初步顯現。
4.4.1社(區)企(業)之間協作內容不斷延伸
    通過協作網工作的正常開展,進一步密切了社區與企業之間的關系。協作網的工作內容也從原先較為單一的“配合燃氣企業開展安全檢查”發展到目前“天然氣置換”、“占壓管整治”、“區域內管道隱患整治”“燃氣事故快速處置”“安全用氣宣傳”等多個內容。如:長寧區結合區內原先成立的“長寧區燃氣安全防范快速施救協作網”。由協作網成員協調燃氣安全方面的宣傳教育、日常性的安檢、報修等工作,遇有重大燃氣事故時,協助組織指揮處置;閔行區通過協作網的配合,基本解決了區內占壓管現象,并初步建立了預防措施;徐匯區通過安全協作網的配合,解決了許多難以解決的問題。該地區天平路華僑公寓半地下室穿屋管整改項目,由于居民不愿給予配合,大眾燃氣公司一直無法進行整改施工,通過辦事處與協作網聯系,在天平街道等相關部門的聯合協調下,取得了居民的理解,順利完成了改管工作;盧灣區2006年按計劃進行了多次天然氣置換,由于在市區工作,場地小。密度高,前期刷膠、改表工作開展難度較大,辦事處通過安全協作網。聯合居委、物業做好各小區的前期安全宣傳工作,幫助協調居民矛盾,使得置換工作順利完成。
4.4.2一批新技術、新方法通過協作網得到推廣使用
    協作網正常運行后,在社企雙方的共同努力下,居民的安全用氣意識得到提高,居民對安全用氣隱患的整改意愿明顯加強,同時也促使燃氣企業去尋找新的解決方法協助居民完成整改。為了解決用戶自排暗管的堵漏問題。各燃氣企業推出了“內襯式”管道堵漏技術,從而使過去一直無法解決的燃氣暗管堵漏問題得到有效的解決。為了解決安檢過程中膠管老化整改比例高的問題,有的燃氣企業已開始采用“為新裝燃氣用戶免費配備絲口灶前開關和燃氣專用金屬波紋管”的安全措施。同時,通過協作網,各燃氣企業積極聯合各地方政府,通過社企共同出資的方法,為燃氣老用戶免費調換金屬軟管,從技術措施上解決橡膠管“超期服役”的問題。根據社區協管員收集到的新裝用戶裝修期間容易出現燃氣管道二次泄漏的問題,各燃氣企業立即推出了新裝燃氣兩次上門服務的便民舉措,新裝用戶裝修完畢后還可享受到燃氣企業二次上門檢查的服務。
4.4.3協作管理功能進一步擴展
    經過一段時間的運行,社企協作網的協作管理功能進一步提升。燃氣企業除了聘請協管員負責居民安全用氣督促管理工作外,還專門通過社區聘請了地下燃氣管道巡視員,負責本區域內燃氣管道的巡視。隨著全市社區“網格化管理”進程的加快,許多社區的網格化巡視員也主動為燃氣企業提供燃氣管道設施的安全巡視服務。通過協作網。燃氣企業已在應急處置、事故演練、熱線聯動等各個方面與社區開展協作,相互取長補短,為社區安全保障出力。
5 社區安全用氣協作網的主要成效
5.1 社會用氣事故發生率得到降低
    通過安全用氣協作網的有效運作,近兩年,本市社會用氣事故發生率和中毒死亡率出現較為明顯的下降。根據燃氣集團統計,從2003年至2008年6年間,全市每年平均發生燃氣事故36起。中毒49人,死亡23人,平均事故數、中毒數和死亡數分別較2000年至2002年平均數下降66.97%、65.73%和61.67%。社會用氣事故數量總體下降幅度較為明顯。
5.2 安全檢查入戶率和隱患整改率得到提高
    在實施地區內安全檢查過程中,社區能積極配合燃氣企業做好安檢事前通知宣傳和事后督促整改的工作,使安全檢查入戶成功率和隱患整改率得到提高,隱患整改率由2003年的11.52%上升到2008年底的47.47%。在實施安全檢查前,燃氣企業通過社區干部向居民發放通知,告知安檢時間,讓居民早做準備。安檢結束后,及時將安檢結果通報相關社區。根據協作網的工作要求,各辦事處每季度對所屬鎮、街道進行走訪,通報一季度安檢情況,并將需整改項目明細清單和安檢門鎖清單轉交安全用氣協作網相關人員,或直接將安檢整改通知書通過居委干部,落實發放至戶,并請社區跟蹤落實整改情況,并及時反饋燃氣銷售公司。如:長寧區燃氣辦事處,對安檢發現需整改用戶,除了當場發放整改通知單外,還通過用氣安全協作網,落實居委二次發放整改單,并落實整改。此外,針對所發現的重要隱患,通過協作網,還可聯合居委實施上門走訪,進行二次安檢,對仍舊存在隱患的用戶,聯合安全用氣協作網人員上門做工作,取得用戶配合。如:靜安新城服務站點,通過此方法,使2005年安檢中所發現的重要隱患整改率達到了80%以上,除去門鎖用戶,已基本完成此類用戶的整改工作。
5.3 社企聯動,應急事故處置時間大幅縮短
    協作網建成后,增強了社企之間對于突發事故處置的聯動性。突發事故發生后,社區協作網人員能先于燃氣企業到達現場,在維持好現場秩序的同時,能及時向燃氣企業通報現場情況,為燃氣企業制定搶修方案爭取時間,從而縮短了燃氣企業對突發事故的應急處置時間。根據2006年不完全統計,管道應急事故搶修如能得到社區協作網人員的配合,平均搶修時間縮短了30%以上。
5.4 燃氣集團服務品牌得到提升
    通過協作網的有效運行,燃氣集團供氣服務的安全度得到提升,市民對上海燃氣的總體滿意度也在不斷提高。根據上海市糾風辦提供的市民滿意度測評報告,上海燃氣的市民滿意度排名自2004年以來連續5年處于全市公共服務行業前列,并連續四屆(8年)被評為上海市文明行業,上海燃氣集團被評為2008年全國用戶滿意企業。
 
(本文作者:崔忠毅 上海燃氣(集團)有限公司 200021)